(23)織造破洞(WeavingHole)
外觀:胚布之經緯紗斷裂,形成大小不同之破洞。此種瑕疵易發(fā)生在經緯較密之織物。
成因:梭子摩擦,刺輥把持釣掛,均會使經緯斷裂,再者軋梭亦可使經紗崩斷。(24)松經(SlackEnd)
外觀:一根織入布中之經紗,在其交織點部位,較正常者凸凹布面,有向上拱起之現(xiàn)象。一般在工廠多稱之謂筋立。
成因:單獨一根之經紗織造時所受之張力較小,或將經紗接合后該根經紗過于松弛。
(25)松緯(SlackFiling)
外觀:一根織入布中之緯紗,在其交織點部位,較正常者凸出于布面,有向上拱起之現(xiàn)象。一般多不明顯。
成因:單獨一根之緯紗,織造時所受之張力較小。
(26)緊經(TightEnd)
外觀:布紋中一根經紋較為平值,交織點有凹入布面之現(xiàn)象,在斜紋、緞紋織物較為明顯,嚴重者會導致布身不平。
成因:經紗中之一根于織造所受之張力過大,或經紗斷裂后接合拉得太緊。
(27)緊緯(TithtFilling)
外觀:布紋中一根緯紗較為平值,交織點有凹入布面之現(xiàn)象。此種瑕疵較為少見,既有之亦較緊經為不明顯。
成因:緯線退管或退筒不暢順,偶然在織入時所受之張力過大。
(28)裂隙
外觀:并列之數根經紗或緯紗,成弧形傾斜,形成縫隙者。
成因:較大之粗結、飛花、經縮、緯縮等,經剔除后,未將其鄰近之經紗或緯紗以鋼梳梳理密合。
(29)修補根
外觀:織造產生嚴重之瑕疵,雖經排除、修補,但仍殘留有痕跡。
成因:斷經、稀弄、密路等,雖經修布人員用鋼梳梳理,但紗之排列仍不正常,且有彎曲之現(xiàn)象。
(30)推紗(Teariness)
外觀:織物中之緯紗不平直,有小片面積之緯紗同向一方向彎曲之現(xiàn)象。在絲狀纖維用作經紗,短纖維紡紗用作緯紗,或經紗遠較緯紗為細之織物則較常見。例如富貴綢、拉毛布、牛津布等。
成因:1).織物之組織設計不當,經紗與緯紗之交織點易發(fā)生滑動。2).緯密較稀,于織造時經紗所受之張力過大。3).在印染整理加工過程中,布行進時受間斷性之過度夾持。
(31)破邊(BrokenSeelvage)
外觀:布邊之邊紗連續(xù)斷紗三根以上,布邊裂開形成缺者。
成因:1).織造時邊紗所受之張力過大,因而斷裂。2).邊撐器使用不當或規(guī)格不符,將邊紗拉斷。
(32)緊邊(TightSelvage)
外觀:布邊織造平直,但在鄰近布邊內之布身,則有松皺之現(xiàn)象,布邊與布身不一樣平坦。如將布匹平展后,布邊呈現(xiàn)較布面緊張之狀態(tài),或布面有垂兜現(xiàn)象。成因:織造時作布邊之經紗張力太大。
(33)松邊(SlackSelvage)
外觀:布邊不平坦,似荷葉邊之形狀。如將布匹平展后,布面平坦而布邊有曲皺或成耳邊形之現(xiàn)象。
成因:織造時用作布邊之經紗張力太松。
(34)鋸齒邊
外觀:兩布邊之最外邊緣不平直,成鋸齒形彎曲變化者。
成因:1).用作布邊之經紗根數太少,或布邊線斷裂后未再接合,致邊紗根數不足。2).投梭力或緯紗引出之張力過大。
(35)送經不勻
外觀:布面緯紗之密度,微作周期性稀密之變化,視之有稀一段密一段之感覺。成因:織造時經紗送出之張力或送出經紗之速率不穩(wěn)定。
(36)漏針
外觀:在針織物兩列毛圈間之距離,較正常者為大。橫向兩毛圈間相連之線段趨向平直。
成因:緯編針織物在織造時,因紗未吃入針內,致少織一列毛圈。
(37)配紗錯誤
外觀:先染紗之織物,或在組織上有不同規(guī)格紗之織物,紗未照設計之規(guī)定排列,致花紋或圖案未達預期效果。多發(fā)生在條子布、格子布及多種規(guī)格經紗之提花布。